2020-7-14
梁實秋(1903年1月6日—1987年11月3日),原名梁治華,字實秋,筆名子佳、秋郎、程淑等,浙江杭縣(今杭州)人,出生于北京,中國著名的現(xiàn)當代散文家、學者、文學批評家、翻譯家,國內第一個研究莎士比亞的權威。曾與魯迅等左翼作家筆戰(zhàn)不斷。一生給中國文壇留下了兩千多萬字的著作,其散文集創(chuàng)造了中國現(xiàn)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紀錄。代表作《莎士比亞全集》(譯作)等。
從文學創(chuàng)作的主體來說,梁實秋認為文學是天才的創(chuàng)造。梁實秋一再說,“一切的文明,都是極少數(shù)天才的獨創(chuàng)”,“文藝是少數(shù)天才的獨創(chuàng)”,“大多數(shù)人就沒有文藝,文藝就不是大多數(shù)的”。并且在梁實秋看來,不但創(chuàng)作的主體只能是極少數(shù)的天才,就是鑒賞文學也是極少數(shù)天才人物的專利,“最高的藝術只能少數(shù)人能了解……藝術自有許多的等級,所以藝術的鑒賞亦有很多的等級。”對于一般民眾的文藝要求的滿足,梁實秋給他們安排了說書、唱戲、通俗文學作品等藝術,因為他們的知識只能理解這樣的作品,他們也只對這樣的藝術感興趣,至于偉大的藝術作品,像莎士比亞的戲劇,歌德的《浮士德》,那自然只有偉大的藝術家們才能欣賞、體會。
梁實秋看到了不同的藝術主體對藝術有不同的要求,這無疑是正確的。但,梁實秋的錯誤在于夸大了天才等英雄人物的作用,完全忽視了廣大人民群眾在藝術創(chuàng)作和接受中的作用。
晚年梁實秋曾說過一生中有四個遺憾:一,有太多的書沒有讀;二,與許多鴻儒沒有深交,轉眼那些人已成為古人;三,虧欠那些幫助過他的人的情誼;四,陸放翁但悲不見九州同,死前也有同感。
(編輯:幀雨)
授權專線0571-28800232(售前熱線) |
在線授權在線授權法律聲明 服務與支持 |
字體安裝字體格式字體安裝 常見問題 |
關于我們關于我們聯(lián)系我們 商務合作 |
關注我們新浪微博官方微信 ![]() |
TEL: 400-803-0018 0571-28800235 28800232 侵權舉報/合作E-mail : yegy1977(at)qq.com
Copyright ? 2007-2025 杭州賢書閣文化創(chuàng)意有限公司,All Rights Reserved.
備案號:浙ICP備14029513號-4 / 公安備案:33010502001632 Process: 0.0124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