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-11-21
王文治(1730-1802)字禹卿,號夢樓。江蘇丹徒(今江蘇省鎮(zhèn)江市)人。十二歲便吟詩作書,詩有唐人風范,書學米、董、后法二王,得力李北海,喜用淡墨。乾隆35年(1770)探花,時稱“淡墨探花”、“淡墨翰林”,與喜用濃墨的劉墉成鮮明對照,其書名與劉墉齊。與姚鼐交往甚密。
乾隆二十九年(1764)以探花官翰林侍讀,出為云南臨安(今云南建水縣)知府。在建水、通海等地留下過很多碑刻和對聯(lián)。至今滇南一帶尚有他的墨寶遺存,雖只尺中楮,民間亦視為拱璧。據(jù)王昶《湖海詩傳》稱:“禹卿尤工書,楷法河南,行書效《蘭亭》、《圣教》;入京師,士大夫多寶重之?!蓖跷闹味鄽q時就書名遐邇傳揚。乾隆二十一年(1756),全魁、周煌出使琉球,兩位使臣仰慕王文治書名,特意邀請他同行,王文治欣然答應。
琉球人素好書法,得知王文治是中國書法名家,紛紛重金求書,視為至寶,十分珍重,一時間王文治在琉球書名風靡。當時朝鮮人來華,專門以餅金購得王文治書法以歸,其書法聲名遠播海外。日本很多博物館都珍藏著王文治真跡。如東京國立博物館、京都藤井齊成會有鄰館、沖繩縣立博物館、大分縣立博物館皆珍藏有王文治的墨寶。
王文治一生以書法稱名于世,早年習書從前輩笪重光入手,受其影響頗深。他的楷書師從褚遂良,行草書則學自《蘭亭序帖》和《圣教序》。但錢泳卻認為他是學趙孟頫和董其昌的用筆,中年以后改習張即之。從王文治傳世書法來看,其飄逸婉柔的點畫和嫵媚勻凈的結體,的確透露出與笪重光、董其昌二人書法的傳承關系,而線條的扁薄,更是浸染于笪氏書法的結果。除笪、董二人的影響外,還有一個因素不可忽視:王文治中年以后潛心禪理,對于有關佛經(jīng)的書法尤其用心關注。他曾收得張即之的寫經(jīng)墨跡,臨摹學習,因此其書風與張即之、笪重光一樣有用筆扁薄的特點。
他喜用長鋒羊毫和青黑色的淡墨,這與他的天然秀逸的書風有表里相成之妙,故清代梁紹壬在《兩般秋雨庵隨筆》中說:“國朝劉石庵相國(指劉墉)專講魄力,正夢樓太守(指王文治)則專取風神,故世有‘濃墨宰相,淡墨探花’之目?!卞X泳亦將他與劉墉、梁同書作比,認為王文治中年得張即之書跡臨摹,遂入輕佻一路,如同秋娘傅粉,骨格清纖,姿態(tài)自佳,而欠莊重。此論雖取貶義,但對王文治的書風特色的譬喻,還是比較精當?shù)?。這種“秋娘博粉”般的格調(diào),亦可作為真?zhèn)舞b別的依據(jù)。從傳世真跡來分析,王書運筆柔潤,墨韻輕淡,行間布白,疏朗空靈,氣格風神極其婉美,近于董其昌的書風而更加嫵媚,倜儻風流的境界是作偽者難以仿效的,莫怪當時竟有“天下三梁(指梁同書、梁衍、梁國治),不及江南一王”的說法。
(編輯:幀雨)
授權專線0571-28800232(售前熱線) |
在線授權在線授權法律聲明 服務與支持 |
字體安裝字體格式字體安裝 常見問題 |
關于我們關于我們聯(lián)系我們 商務合作 |
關注我們新浪微博官方微信 ![]() |
TEL: 400-803-0018 0571-28800235 28800232 侵權舉報/合作E-mail : yegy1977(at)qq.com
Copyright ? 2007-2025 杭州賢書閣文化創(chuàng)意有限公司,All Rights Reserved.
備案號:浙ICP備14029513號-4 / 公安備案:33010502001632 Process: 0.00142